上個星期天,無線播映了一個新的節目,再說長江,當中講述到在長江沿岸的市民因為中國近期一項巨大工程,三峽工程,所受到的影響,不少人要被迫搬遷,大量歷史文物遭受長江所淹沒。
中國政府當初決議發展這項工程的原因是因為昔日長江上游經常有洪水問題,影響到農作物收成及威脅到人市的生命。因此才在1971年正式開工,期後因為多次停工,令到這項工程拖延至今。但在過程中,大量市民因此受到影響。
當中大部分人民被迫離開生活多年的家園,放下維生工具,搬遷到中國政府派發的住宅及農地,人人在離開的時候紛紛留下眼淚,對不知何時會再相見的鄰居說再見。
當中令我最在意的是他們特地在離開前在家園影下一幅全家幅。相中,只有小朋友在笑而大人們只流露出悲哀,不捨的眼神。在這些比較落後的地區,影相本身已是一個難得的事,但他們卻難以擠出一道笑容。究竟這項工程是否真的令人們得益呢?
另外,大量的歷史文物將難以再重見天日,當中包括白鶴梁題刻、夔州古城等等,都將會永遠長埋於水裡。我們的子女將不能夠親眼目睹這些屹立不搖的歷史見證,他們只能夠在博物館或書本上看到圖片,令他們難以在現場感受到那些建築的偉大。這些歷史的見證如今因為時代轉變而受到淘汰,真是可惜。 我們在轉變期間,往往有可能會影響到其他人或事物,為了將影響減至最低,詳盡的調查將會是開工前的一個重大要件。
《甲乙炳全》(農夫『風生水起』改詞版)
16 年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